一、构建怎样的银行体系?
01. 构建系统的必要性
自中国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从早期执行政策性职能到当前面临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也经历了一个“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以产品为中心”的时代,由于资本相对稀缺,中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卖方市场,银行设计产品,客户被动接受。但是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以及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小贷公司、P2P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机构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逐步侵蚀。尤其在当前新应用和在线服务日益发展的当下,转换银行的成本越来越低,商业银行作为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果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那么将进一步丧失竞争力,导致客户的进一步流失。因此,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体系,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具有显著的必要性。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体系|行业洞察
02. 当前存在的问题
银行提出并实践以客户为中心已有很长时间,但是在产品设计、业务流程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仍未很好地贯彻这一思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业务流程冗长。存在大量业务仍然依靠传统人力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客户体验差、员工工作量大、流程繁琐且长,也导致后续管理不便;
二是产品设计同质化严重,未考虑客户个性化需求。不仅仅是银行同业之间,单就福建农信这一二级法人体制上看,产品设计如在风险偏好设置上,经常存在未充分考虑省联社与基层行社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法人行社之间由于自身经营情况及县市经济环境不同造成的不同风险偏好。
三是组织结构未以客户为导向,仍然体现出较强的以银行或部门为中心的特点。一是客户部门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比如同一商户,在不同部门其产品和政策不统一;二是相同产品功能在不同部门有所重复。就福建农信而言,比如信用卡和普惠卡功能相似,但因为分属消费金融部和普惠金融部,就存在不同的产品管理政策等。
四是大数据的应用不够充分。一方面,不同系统间数据未有效打通,形成整合;另一方面,也未能对现有客户数据有效利用,导致营销手段仍然较为粗放。即使通过与第三方合作,获得了大量的外部数据,也容易过分依赖外部数据,而忽视了对自有数据的有效利用。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体系|行业洞察
03. 转型建议
1、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商业银行全员上下应该要认识到,银行不只是单纯地提供产品和服务,而是要为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协调多方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银行与客户也不是一次性交易的关系,而是要建立长期关系。
2、以客户群分类为导向分配资源
基于自身业务以及开放银行、直销银行、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商业银行可充分获得客户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画像及客户群分类。
客户群分类可基于多种维度,一是价值贡献维度。一般而言,按照客户的价值创造,可分为高价值客户和普通价值客户。根据“二八定律”,银行80%的利润来源自20%的重点客户(即高价值客户)。因此,银行必须集中大部分资源为这20%的客户提供服务。但是,银行也要注意提升普通价值客户的贡献度,以及对长尾客户价值的挖掘;二是基于客户所属行为进行分类,例如车贷用户,可归为“车主”客户群,房贷用户,则可归为“房主”客户群等等,在此基础上提供对应的一套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3、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构建金融生态圈
一是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流程体验。实现从“单一渠道”向包括ATM、移动端、互联网、客服中心等在内的“全渠道”转型。对福建农信而言,要进一步丰富手机银行功能,在手机银行实现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转让,提升客户收益,以应对资管新规带来的冲击。同时,基于多渠道融合,也可进一步实现客户画像和精准营销。例如可以将一个客户在网点的开户信息与移动端浏览基金产品的频次和时间联系起来,识别出该客户的理财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其推送基金产品,增加客户粘性。
二是注重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以客户生命周期为依据,打造产品组合,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从生命周期角度对客户进行服务,银行与客户的接触将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贯穿其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则可围绕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金融生态,实现从提供单一金融产品到提供泛金融产品,甚至非金融产品的转换。以“车主”这一类客户群为例,传统的银行服务集中于相关金融服务,例如汽车分期贷款等,但是如果从更高的层次整合银行内外部资源,则可以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为客户提供涉及典型用车场景的整体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例如个人学车、购车、停车、修车、购买车险、缴纳罚款等等,这需要银行与驾校、4S店、交通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包括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房主”这一类客户群,也可以在房贷之外,提供涉及价格比较、交易地区分布、中介等信息的非金融服务。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根据客户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方案制定和差别化定价。对福建农信而言,基于二级法人体制的特殊性,要注重因地制宜,推动建立“省联社建设统一大平台+行社属地因地施策守住本地市场竞争力”的新型全省市场竞争攻守发展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提升风险监控规则及模型,更快速地识别风险,简化业务流程,差别化定价。
三是通过建立权益系统,打破银行内部甚至与合作机构间的壁垒,实现线上线下的生态圈闭环。一方面,实现网格化营销模式,利用地图平台、积分权益平台等与绑定的收单用户、合作开户的商家进行积分应用;另一方面,实现业务间的融合,例如针对存款产品,可考虑在利率之外增送积分,流转至绑定的扫码商家进行积分使用等。由于农商行在银行业竞争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这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权益的保护。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服务体系|行业洞察
4、融合企业文化,打造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在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当下,仅仅满足客户需求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颠覆,是超预期,带来与其他银行不一样的价值增加,这里的价值增加可以体现在收益、服务体验,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获益。企业文化无疑是一家企业最独特的事物。银行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在价值文化的传递过程中,产品服务将不再同质化,而是被打上了企业的独特烙印,这也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了精神层面的链接。例如福建农信以支农支小作为其企业使命,那么其涉及到的扶贫助农贷款可以作为一个独特的产品系列,传达的是产品背后扶贫助弱的胸怀;林业贷款,例如福建农信的“福林贷”,传递的则是绿色金融的理念。一旦价值观得到客户认同,使客户产生共鸣,则将进一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关系连接。
5、建立专职客户经理制度
当前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侧重于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另有理财经理提供理财产品销售服务等。但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下,银行不再是提供金融产品冷冰冰的机构,而是客户的关系银行,客户则是银行的关系客户,银行要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密切的关系。
客户经理作为银行与客户的媒介,其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具体来看,作为一个专业的客户经理,其不但需要具有专业的银行业务知识,能够提供综合金融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当地的专业知识,熟识当地人文经济情况,作为客户的“金融管家”,其必须代表银行对客户的最高了解。不但需要了解客户自身的情况,而且还需了解客户所开展的业务、所依赖的市场及其交易对手(经济活动链上下游及其相互关系)等。这种了解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同时,专职客户经理制度的建立,也需要一套能够对客户需求进行快速响应的流程机制设计作为基础。
一是银行要为客户经理提供专业信息。例如有关客户所在行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有关客户存量和潜在增量债务信息;市场动态信息 (包括传媒报道本行的消息、竞争者情况、市场事件等);系统内或者业内的成功个案等,供其判断是否给有关客户推荐。
二是组织架构方面,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板块的合纵连横。一方面使得客户经理可以对银行各种产品与运作过程有相当的认知,另一方面为客户经理形成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提供支持。
此外,研发设计体制也要对应调整。福建农信目前基于科技96336平台作为科技需求服务的统一出入口,可以及时掌握行社的最新业务动向,提前做好科技支撑和储备,但仍需继续完善省联社科技项目建设与基层行社“互联互通,共同分享”的模式,构建科技与业务共享平台机制。同时,可借鉴互联网产品开发思路,快速上线产品原型,并基于客户反馈持续优化迭代,实现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二级法人体制下,针对行社创新、特色等业务,可以在部分地区试点先行,进而推广到全省,提高系统的时效性。
三是业务流程模式改造方面,通过远程集中授权、集中作业平台等将实现对大量后台业务进行集中化处理,从而将更多的人员从后台转为前台,扮演好客户经理的角色,更好地与客户建立好关系。此外,要充分应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进一步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提升客户体验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6、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评价体系
为建立、推动和持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将“以客户为中心”纳入银行的绩效考核范畴。除通过客服、监管机构等行内外渠道收集市场对本行客户服务的评价信息外,还可以建立评价指标机制,从(1)客户关怀度——客户对与银行互动时的感受;(2)便利度——客户对渠道可接触或访问性和质量的看法 ;(3)执行卓越度——对交易流程和所获取的信息的看法;(4)产品和服务的质感度——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和可获得性的看法;(5)物有所值度——客户是否觉得自己从所支付的费率和费用中获得了对应的价值;(6) 品牌认受度——客户是否信任银行并相信他们的品牌信息等六个方面出发获得对当前服务体系的评价,并持续改善。
04. 结语
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和金融科技的双重夹击,对中小银行来说,市场份额面临着被进一步蚕食的风险。在生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更要把握住竞争的实质,从文化理念、体制机制建设、产品研发、生态构建等多方面入手,认真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二、推动构建怎样的能源体系?
推动构建一个清洁、可持续和多样化的能源体系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1.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化石燃料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应逐步减少对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依赖,转向更清洁的能源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力能等。2. 提升能源效率: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包括智能电网、能源储存技术和节能建筑等。3.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通过优惠政策和投资扶持,鼓励民众和企业采用可再生能源。4. 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是减少交通尾气排放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充电基础设施支持,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5. 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构建智能电网,加强电力互联互通,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和利用。这有助于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6. 提倡能源多元化:促进能源的多样性,通过发展多种能源类型和来源,降低对任何一种能源的过度依赖,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7. 加强国际合作:能源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问题。通过共享经验、技术转让和合作研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综上所述,构建一个清洁、可持续和多样化的能源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三、要构建怎样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依据党章,全面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四、构建体系的方法?
一、将个人知识进行主题分类:
比如我个人就将所有的知识分为四个模块:生活技能、兴趣爱好、职场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其中:
1、生活技能
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比如潮男穿衣搭配技巧,烹饪技巧等。
2、兴趣爱好技能
比如摄影、旅游、健身、理财投资等等。
3、职场通用技能
比如PPT的制作技巧、演讲能力、职场心理、沟通能力等等
4、专业技能
以我个人为例,我将专业技能分为发行运营管理、渠道运营管理、游戏平台产品设计。
我这里这么分类的原因是因为人能记忆的内容非常有限,生活和工作的东西都是需要消耗精力去关注的,每次花费精力关注过的东西最好都能够存储起来。
五、评价体系的构建?
(1)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构建研发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从多角度出发,需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指标应尽可能完整、全面、系统,能综合反映实际情况。
(2)可操作性与量化性
在遵循系统性的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主次分明”,指标的建立要明确内容和范围,要结合实际,指标要少而精,定性指标内容清晰,定量指标尽量利用已有数据,便于执行。
(3)独立性与层次结合
在构建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指标独立,横向上类别清晰,纵向上层次分明,尽可能避免指标间的彼此交叉。
六、养殖体系的构建?
一、池塘内循环
池塘内循环生态养殖系统将池塘养殖传统的散养模式变圈养模式。池塘內循环系统主要由养殖水槽、推水装置、投料装置、增氧装置、集污及排污装置、挡水墙、养水区、推水设备等组成,该系统的最大特别就是能有效控制养殖鱼类排泄粪便的范围,并能有效地收集这些鱼类的排泄物和剩余饲料,通过沉淀脱水处理后,再变为陆生植物的高效有机肥,既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
二、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
泰国虾农Arunsopha的内封闭循环养殖模式,其系统由四种不同类型池塘配合在一起工作。第一种类型池塘用于养虾,池塘配有增氧机和集污系统,养殖污水流经第二种类型池塘,该池塘饲养有罗非鱼,罗非鱼用于处理虾池的残饵等有机物,并净化水质。然后,罗非鱼会进入第三种类型的池塘,该类池塘中饲养有尖吻鲈或鲈鱼,用以控制罗非鱼的种群数量。该池塘的水会通过落差进入第四类池塘,在添加了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并进一步净化后返回到养虾池。
三、水产养殖仿生学系统
水产养殖仿生学的重点在于让池塘水体模拟自然的河口条件,利用浮游动物大量增殖作为养殖虾类的营养补充并且有益菌可以调节水质。一般的操作是前期用发酵好的米糠等泼水培养桡足类,同时投喂发酵豆粕、花生麸等,全程不使用商业饲料。定期在池底缓慢拉动链条或绳索防止生物膜的形成,同时可以释放底泥营养,起到改底、调水、培养浮游动物的作用。
四、生物絮团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借鉴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技术,通过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如糖蜜、葡萄糖等),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形成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能够解决养殖水体中腐屑和饲料滞留问题,实现饵料的再利用,起到净化水质、减少换水量、节省饲料、提高养殖对象存活率及增加产量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五、离岸深海网箱养殖
由于近岸养殖易受人类活动,特别是陆源污染的影响,海水养殖与生态环境问题、食物安全问题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除了研究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与技术外,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技术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海水养殖新方向与趋势。目前国际上深水养殖技术的研发主要聚焦于鱼类网箱和养鱼平台方面,关于深水抗风浪筏式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则很少。简单来说,就是把大海当成一个很大的水净化池了。
六、红树林-水产养殖藕合模式
通过在海边种植海桑、秋茄和桐花树等3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P含量,减轻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红树林恢复后在其水域生态放养斑节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养成后以有机虾的名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七、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的技术就是使用人工湿地生态环境净化池通过水循环来净化部分养殖排水水质,实现养殖废水对环境零排放。通过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从而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中营养物质提供了输出的渠道。同时还能提高水体溶解氧,为其它物种提供或改善生存条件。水生植物除了直接吸收、固定、分解污染物外,还通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调控来进行环境的修复。
八、鱼菜共生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
九、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
高位池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就是通过四周增设的增氧机不断运转,使塘水产生水平环流,残渣产生“水力聚污”现象,并向中央底部聚集,再由中央排污管和水泵将池塘底部污水抽到池边宽十多米的水槽里,利用浅层沉淀原理分离水中悬浮有机物,停留20——40分钟后,固液自然分离。溢出水槽的水,水层厚度小于0.3毫米,经过30——60度坡度的池壁斜面,利用薄水层自然光化学催化氧化原理脱氮解毒,最后返回池里。
十、浮动湿地和浮岛
浮动湿地和浮岛很容易理解,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植物,以减少水体的污染,增加水的透明度,去除营养物质、悬浮固体和重金属。此方法适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道、池塘、水坝和其他淡水体,当然海水同样也是适用的,不过要找到适合海水环境下生长的植物。
七、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
教育学的体系结构都包含:
1、学前教育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园,一般在3-6岁之间可入学。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在学习时间、内容等方面都比较灵活,没有太多限制,主要提供给孩子一个认识伙伴、结交朋友的地方。
2、小学教学
义务教育系列的第一阶段,一般6岁可以入学,学制是6年,有相关的教学大纲,需要学习一定的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为之后的中学阶段打好基础。
3、中学教育
在完成小学教育之后,就进入的中学阶段。中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中教育,第二部分是高中。其中初中教育隶属义务教育的一部分,需要每个公民接受教育。
初中教育完成后,开始有了一定的分流,其中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而另外一部分进入中职,中职基本涵盖有:中专、职高、技校。
4、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是国家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按照学历等级,可以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同时按照学习形式可以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其中专科与本科是平行的两个部分,而研究生则属于进阶部分。研究生阶段又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
其中大学阶段的本、专科非全日制教育,主要由自考、成考、网络三个部分组成,而研究生阶段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则由同等学力申硕、非全日制研究生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因此因各种原因而没有办法进入或完成全日制大学教育的人员,可以通过非全日制的形式提升。
八、高中化学怎样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基础知识: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 学习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等内容。
有机化学: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包括碳的结构、有机分子的命名与结构、反应机理等方面。
化学反应: 学习各种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分解、置换等,并理解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化学方程式: 熟练编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
化学热力学: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焓、熵、自由能等,以及反应热力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等内容。
化学动力学: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机理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包括平衡常数、勒夏特列原理等。
溶液与溶解度: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包括溶解度、浓度等,并了解溶解度平衡。
电化学: 学习电解质溶液、电池原理、电解和电沉积等电化学方面的知识。
核化学: 了解核反应、放射性衰变、核能等核化学基本概念。
实验技能: 进行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逐渐建立起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同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九、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1)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构建研发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从多角度出发,需遵循一定的科学依据,指标应尽可能完整、全面、系统,能综合反映实际情况。
(2)可操作性与量化性
在遵循系统性的同时,评价指标体系应做到“主次分明”,指标的建立要明确内容和范围,要结合实际,指标要少而精,定性指标内容清晰,定量指标尽量利用已有数据,便于执行。
(3)独立性与层次结合
在构建过程中尽可能保证指标独立,横向上类别清晰,纵向上层次分明,尽可能避免指标间的彼此交叉。
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难点?
优化能源结构难点在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认为,应加快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提高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雾霾治理。
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和光能,而在以云、川、藏为主的西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清洁水电资源。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以西南水电开发为重点,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有序优化建设“三北”、沿海风电和光伏项目……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褚艳芳代表介绍,在我国清洁能源占比突破30%的背景下,去年四川水电装机总额约7000万千瓦,占到全省电力总装机量的80%以上。“清洁能源正显示出蓬勃的发展动力。”
“但是,当前清洁能源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能高效利用,很多清洁能源电站不能满发。”褚艳芳表示,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宁可在当地继续投产火电机组,也不用外省的清洁电;另一方面,清洁能源外输通道不配套,特高压输电项目没有跟上去。
此次,“统筹受端市场和输电通道”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这或为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开辟了一条道路。
能源互联何时建成全国一张网?
我国清洁能源的供给和需求呈逆向分布,如水电生产集中在西部而用电负荷密集区则是以东部、华中、京津唐等地区为主。“四川2015年外送水电量突破1200亿千瓦时,上海每两盏灯就有一盏是用四川清洁能源点亮的。”褚艳芳说。
但是,在当前清洁能源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发电产能阶段性过剩,“弃风”“弃水”现象频发。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平均弃风率达15%。而仅四川去年弃水电量就达102亿千瓦时,相当于工业城市攀枝花的全年用电量。
“除了用电需求疲软,很大原因是外送通道缺乏和消纳保障不到位。”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王抒祥道出了西南地区水电面临的发展瓶颈。
由此,“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统筹推进煤电油气多种能源输送方式发展,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外通内畅、安全可靠的现代能源储运网络。
王抒祥建议,加强跨区域骨干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同时加快建设特高压主网架和跨区输电通道。这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得到了呼应,“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12条输电通道基础上,重点新建西南、西北、东北等电力外送通道。”
如何与世界共享智慧能源系新机遇?
“畅想一下,在互联网+智能电网这样的能源配置平台上,智能家居、智能生活、能效综合管理……下班进家灯已亮,锅里饭已好。”褚艳芳说,智慧能源系统不仅能使小容量、高密度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并入电网运行更安全稳定,还可以为企业、家庭定制最经济的用能方案。
“智慧能源系统”听上去很科幻,但是按照“十三五”期间的布局在逐步变为现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能源与信息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从实现“十三五”乃至更长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并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尹正民认为,作为能源产业链条上的枢纽环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可有效支撑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全球科学技术深度融合。
“像中国高铁一样,中国特高压电网技术也是一张金色名片,连特高压技术的国际标准也是由我国主导制定。”褚艳芳表示,“今后,智能电网等智慧能源系统的构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