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学三大特征?
1. 综合性。地理学科不只是反映组成客观世界的某个单一要素,也不只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某种单一过程,而是从整体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
2.地域性。地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性。
3.开放性。作为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由若干自然系统、人文系统组成。地球表层系统及其子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呈开放的态势。地球表层系统与地外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相交流。这种传递和交流导致地理事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因而人们对所有地理事物的认识也总处在不定性的变化之中。
二、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三、中国地理学三大泰斗?
地理教学》是西北联大地理系在抗战时期恢复发行的一本地理学刊物,它不仅是陕西地学期刊的先声,也是我国西北地区较早的地学期刊之一,时任西北联大地理系教授的黄国璋先生是该刊的创办者。黄国璋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与丁文江、翁文灏合称“地理三杰”。他以世界的眼光进行西北地学研究,对西北乃至中国地学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四、地理学中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在长期的地质风化作用下,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所产生的胀缩效应能够让坚硬的泥岩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为凹槽状。再加上雨雪水的冲刷作用使得崩裂的裂隙加宽扩大,大风对裂隙不断进行剥蚀,沙土层慢慢形成风蚀沟谷和洼地,被留下来的坚硬的岩石则形成孤岛状的、大小不一的长条形土墩。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要形成雅丹地貌需要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发育雅丹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作用和流水的侵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广袤戈壁中的沙层逐渐被搬运走,留下一片片土堆,就慢慢形成了这种奇特的地貌。
五、地理学中运河用什么表示?
虚线
京杭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自开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流域。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等省市,全长约1800千米。
六、地理学中的,尺度是什么意思?
尺度在地理学上指呈现和描述地理现象的层级。这一概念由制图学上的“尺度”(比例尺)引申而来。地理学在各个不同的尺度等级上描述地理现象和差异。
尺度在认识论意义上,是一种用于表述观察的范围和细致程度的表述;而在本体论意义上,是社会和自然界中复杂的互动过程的固有属性。1
七、地理学中的洋热量是指什么?
地理学中的洋热量指的就是海洋的热能量吧
八、地理学:纷争中的学科定位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定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地理学属于理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而也有人将其归为文科,侧重于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地理学既有理科的研究方法和规律性,也有文科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研究。
地理学的理科性质
地理学在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地球科学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理科性质。地理学家通过实验、观测、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地球的地形、气候、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自然现象。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科学工具的应用,也为地理学的量化和定量分析提供了支持。地理学家通过这些科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揭示地球系统的规律性,并预测自然灾害、资源分布等环境问题。
地理学的文科性质
另一方面,地理学也关注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表现和影响,这一特点使得地理学与文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城市发展、人口迁移、经济地理等问题。地理学家在人文地理学领域运用社会调查、访谈、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关注人类文化、社会活动、空间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地理学的综合性质
地理学集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它不仅重视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也注重综合研究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的综合性质体现在许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比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地理学家可以通过空间分析的方式,研究不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质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地理学既有理科的实验性质和规律性,也有文科的关注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它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通过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对您理解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有所帮助!
九、在地理学中什么叫“天坑”?
什么是天坑呢?它的四周必须是石壁,具有直上直下的坡度和一定的深度,通俗一点儿讲,就是地上天然形成的大漏斗
天坑一般都出现在峰丛喀斯特地貌,且地面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天坑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先是有底下河流;如果地质条件有利,由于水的长期冲蚀,就会形成地下大厅;地下大厅垮塌后就形成了天坑。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抬升。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十、探索地球:地理学中的重要词汇
1. 地球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也拥有大气层。
2.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特征、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环境地理学等分支。
3. 地貌
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貌景观。它涵盖了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特征。
4.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相对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引起,导致地壳上的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或滑动。
5. 气候
气候是指一定区域和特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的平均状态。气候是由各种因素影响的,包括纬度、海洋、大气运动、地形等。
6.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它包括了物种、栖息地、营养链、能量流动等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7.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人口数量。它是研究人口分布和人口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8. 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并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趋势。
9.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以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10.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