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面推进什么执法?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我们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提高效率的原则,着力抓好以下重点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二、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就是要推进什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统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公开平台建设等工作,持续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大要素?
回答如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六大要素是: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
四、推进乡村什么全面振兴?
答案:推进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生态全面振兴。新农村建设,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奔小康,就需要有文化的专业人才,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包括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承诺,更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的承诺。
六、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的后续工作,任重道远。一要实施产业扶持助力乡村有发展根基。二要大力加强乡村人才建设,让乡村振兴有人干。三要继续加大乡村环境基础设施改造,看得见乡愁,留得住乡情。四要因地制宜,用好“土特产”。
七、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关键是推动发展目标的转向、战略任务和投入重点的转移以及工作体系、政策体系的转型和完善,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投入、体制和政策保障。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高脱贫质量,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建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核心内容。作为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发内生活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详细】
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在持续推进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作为主线。“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机遇挑战并存,深化农村改革,依然要坚定不移地抓住这条主线。要做好农村承包地的延包工作,在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扎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试点,给承包户吃下定心丸,为规模经营提供新动能。同时还要做好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等工作。
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要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下,完善农业农村发展的“硬基础”与“软环境”。【详细】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明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识别并打通各类循环堵点将是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之间的双向循环存在着若干亟须打通的堵点。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加快梳理和破解城乡融合发展堵点,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山凿路、积势蓄能。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有效的组织保障。面向未来,在推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的道路上,我们应当赋予县域更充分的自主性、更充分的政策转化权、更充分的资源整合权,从而更好激发抓实“三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全面推进五大建设把什么贯彻?
党的五大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俗称“五位一体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贯彻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九、为什么推进京津冀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打造首都经济圈,促动区域经济组团发展的大手笔。对于区域内的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而言,亦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高质量发展步伐的有力抓手。
这其中,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北京,其辐射带动作用更为凸显,其在诸多发展指标中的“头部”位置不言而喻。
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坚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 坚持七大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人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 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