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能举个例子吗?
#个人上交给领导的文件,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要明白课程思政,首先得明白现有的思政课程及其相关意义。
思政课程是指现在的思修、毛概等,其实思政课程,其实质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树立学生对人民民主的坚定信仰、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自信、对中国制度的坚决拥护的思想,引导学生探索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目前高校,思政课程就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对学生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也就是每周的两节思政课程。
而现在社会网络媒体的兴起,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接收无法分辨是非,或囫囵吞枣、无法分辨是非;或思想和自我追求偏离正道、被社会的浮躁所吞噬·····显而易见的就是现在的学生,理想不在是当一名报效祖国的军人、或是技术专家,而是当一个光鲜亮丽的明星,学生不再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而只想快速拥有网络流量;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不自信、对祖国必须统一的麻木情绪。因此,学生思想教育刻不容缓,不应再局限于每周两节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枯燥理论教学,应该在各类学科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即诞生课程思政。
文件中“职业教育要把思政与职业规划、规范、道德、精神相结合,普通本科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这句话其实是不严谨的。不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本科教育,其目的都是对社会输出专业化人才,都需要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跟思政教育相结合。任课老师应该进行思考,充分挖掘本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跟本专业进行整合合计,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个人的思考有以下四点:
1.学生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形成与专业相关的正确观念
例如对于python的学习,对于解决一个代码问题,老师可以多教授几种方法,对着集中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之后在工作中:如何从公司注重效率的角度选择一种方法,这就是职业素养;如果从个人的角度,再不断探索对代码算法进行优化,让自己不断成长,这就是不断学习的人生观;从价值观的角度,要引导学生对职业本质进行探索,做一份工作不仅是拿一份工资,看重的更应该是个人工作的奉献,多做事并不吃亏,钱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更加在于自我的肯定----我多花时间优化了代码,尽管只是为公司提高了1%的效率,但是我微小的个人也为公司做出了贡献,放到社会中,每一颗螺丝钉,都有其无法替代的贡献和价值。
2.在教学中,多发挥榜样精神,感召学生
比如在教授计算机基础的这门课程中,不是只告诉学生,计算机之父是约翰·冯·诺依曼,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冯·诺伊曼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的学术态度;冯·诺伊曼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追求创新的职业素养;冯·诺伊曼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给学生塑造榜样的育德方式。
3.每门课需要明确的核心育德目标
比如我们的专业课,高职教育的核心育德目标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育德目标在于学术专研创新的素养。又比如农学院的环境学,核心的育德目标应该是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意识;农学院的动物学,核心的育德目标应该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值得敬重,需要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等。
4.要有灵活的评价方式
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那么这门课的评分也不应该只限于专业考试成绩,还应包括思政教育的培养。或者说,学院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同时,可以单独开设立一个考核标准用于指导学生的思政学习融入生活。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分散于每门课课堂表现、课后调查、课后实践等环节。
二、什么是课程思政元素?
就是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发挥育人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
三、应用文写作思政元素挖掘
应用文写作中的思政元素挖掘
应用文写作一直是教育培训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学习和实践如何书写文稿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载体,可以传递各种思想和观念。在撰写应用文时,如何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成为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任务。本文将讨论应用文写作中挖掘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挖掘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写作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地表达观点或事实,更多的是将思想和道德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读者思考,启发他们对社会、人生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挖掘思政元素可以使文本更有价值。在应用文中注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提升读者的审美意识,还能引导他们思考人生、道德、社会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启发作用。这样的文本不仅仅是一篇字斟句酌的文字,更是一种包含深层内涵的思想传达。
其次,挖掘思政元素可以提升文本的影响力。一篇富有思政元素的应用文往往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触动他们内心的某种共鸣点,从而在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这种影响力常常会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和态度的反思,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甚至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和技巧
要在应用文写作中巧妙地挖掘思政元素,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1. 引用经典名言
在应用文中引用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或警句,可以有效地传递思想和道德观念。名言往往承载着深刻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能够直接触动读者内心,引发共鸣。
2. 描述真实案例
通过描述真实的案例或事件,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思政元素。读者往往通过真实的故事更容易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接受和理解。
3. 引用典故寓言
典故和寓言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们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引导读者思考道德问题。在应用文中适当引用典故和寓言,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 体现情感共鸣
在应用文中体现情感共鸣是挖掘思政元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巧妙地表达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更深刻地传递思想和价值观念。
结语
在应用文写作中挖掘思政元素,是提升文本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巧妙地运用方法和技巧,将思政元素融入文本,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广大写作者在应用文写作中更好地挖掘思政元素,创作出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四、通信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通信课程思政元素内容有: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
五、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内容?
课程思政元素内容包含: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观和方法论。
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六、如何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用化学学科举例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遵循化学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化学新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抓住化学学科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契合点,推进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化学问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一)挖掘与化学有关的历史人物事迹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以史明理、以史为鉴。”历史永远是最好的课程思政题材。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 2020新版)第一章第二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时,书上科学·技术·社会部分提供了青蒿素结构的测定素材,但比较简略,趣味性不强,基于此,在备课时,我们以探秘青蒿素为切入点进行了设计,并将青蒿素的发现史进行了丰富,补充了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可治疟疾的史料,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于润物无声中起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理好之后,以“探秘青蒿素”为题目将素材提供给学生。
在课上,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了知识目标,并达成以下共识,
“①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②她发现青蒿素不是偶然,这源于她的勤奋和努力,所以我们也要刻苦学习
。③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从“绞取汁”中获得灵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问题,选取乙醚作为提取溶剂,体现了她有很强的证据意识和创新思维。
④整个发现过程不是屠呦呦一个人在努力,而是很多团队和机构一起合作,所以一定要有团队意识,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⑤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给屠呦呦的研究以启发
说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充满自信,并把它发扬光大。”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筑牢爱国主义、民族情怀共同基础,帮助学生浇筑起文化自信坚实基座,最终实现课程思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再如,在讲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讲述了中国催化剂之父闵恩泽的生平事迹,通过对我国著名化学家闵恩泽先生生平事迹的分析,发现在他身上具有老一辈科学家共有的一些特质:报国热忱,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七、课程标准如何体现思政元素?
课程里面可以加入一些有关政治思想的文章。
八、足球课程课思政元素有哪些?
足球课程思政的元素主要包括科学、正确、先进的健康观、健身观、价值观、训练观与竞赛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团队精神、勇敢、顽强、坚韧、拼搏的心理品质培养等。
九、中医类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
中医类课程思政元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爱国主义教育: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挖掘中医学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
医德医风教育:中医学强调“医者仁心”,要求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和职业道德观,培养医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科学精神教育:中医学虽然是一门传统医学,但也需要遵循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中医学理论和实践。
诚信教育:中医养生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其中包括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医德规范,自觉维护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
责任担当:中医强调医生对社会、对患者的责任和担当。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医生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使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团队合作:中医治疗需要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
敬畏生命:中医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观念,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性和不可替代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
辩证思维:中医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观念,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中医类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可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并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
十、课程思政六大元素?
包括六个:思想关系収动者、思想关系受动者 、収动思想、受动思想、统治思想、思想元。
所谓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
“融入论”和“嵌入论”在很大程度是“思政补丁”。“课程思政”不等于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是专业课程中或课堂结束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