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耐斯是什么意思
耐斯释义:网络流行词,英文单词nice的谐音。在交流过程中多用于表达很好,很棒,带有夸赞的意味。根据语境的不同,偶尔也含有嘲讽的意思。
引用示例:巴塞罗那又得了冠军,好奈斯。
nice
英 [naɪs] 美 [naɪs]
adj.令人愉快的;宜人的;吸引人的;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前以加强语气;好心的;和蔼的;友好的。
She's very nice when you get to know her.
你了解她以后就会觉得她非常可爱。
扩展资料: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一是年轻化。
二是有文化。
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
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二、考死不累是什么英语?
你好,高兴为你回答。
请采纳,谢谢!!
你说的是谐音, 这个词是cosplay ,
读音是/kɔzplei/
它是 costume play的简写, 意思是动漫真人秀,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扮演。
三、什么人被叫做“快闪族”
快闪族
(Flash mob)是一群互不相识的人,透过因特网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无意义的动作,例如拍手掌、叫口号等。
快闪族是于2003年最先在纽约出现,后来扩展至欧洲、亚洲等。
有没有人听过快闪?好象广州、深圳都没有组织过,而成都、杭州等地都有人玩过。
快闪是英文Flash 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当时一个名叫比尔的组织者召集了500余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的玩具反斗城中,朝拜一条机械恐龙,5分钟后众人突然迅速离去,快闪族因此而闻名。
快闪族是都市时尚文化中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示,如果活动设计合理,自己将会主动参加。当然,也有些人因为担心造成误会,而采取保守的态度。
如今,快闪活动已风靡全球,罗马、东京、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见到快闪族的身影,以及他们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表演或娱乐。
快闪行动在香港
2003年8月,有人发起全港首个快闪行动,在指定日期时间到旺角一间电气店问店员有没有游戏机售卖(该店不卖游戏机),然后集体拍手叫好后各自离开。但到了行动当天,玩快闪的人只有发起者,一名十来岁的小孩而已。
2003年8月22日,一群外籍人士突然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麦当劳,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该行动被称为全港首个成功的快闪行动。
其他曾被提出的行动有,在尖沙咀钟楼外喊“我爱香港”、在某超级市场集体拍西瓜等。
快闪行动举例:
行动一、200人齐集纽约曼克顿一间百货公司,同一时间一齐向售货员说要买同一款地毯,弄得店员不知所措。
行动二、在某个公众场合,碰见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人先低头看一看手表上的时间,立刻不约而同做出一些行为,譬如在报摊前“拍拍两下手掌,一齐指名要买某份报纸。
在日本曾有闪客约定穿上黑色西装或套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在某广场上,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当上百号人按约定出现时,周围的人们都惊呆了:仿佛突然进入了“黑客帝国”一样。正当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黑客”们迅速从四面八方撤离现场,10来秒钟的工夫就无影无踪了。
“FlashMob快闪族”,他们一般拥有高学历和有固定职业,只是平常接触电脑的机会多,并愿意去尝试一些新的行为,当然前提是不准损害社会和危及安全的言行。
快闪,Flash,做完了即闪,从网络的虚拟世界走入了现实社会后,就要快些闪回到虚拟世界去,绝不相认。如果你问其他快闪友:“我们一起去泡吧……好吗?”那可是违反了快闪族的“天条”了。
四、怎么看待网络流行语
可以说是现在年轻人对无言时尚的一种追求吧!
五、qq音速官方迅雷下载 qq音速游戏官方下载
qq音速官方迅雷下载 qq音速游戏官方下载
《QQ音速》是由韩国Seed9开发的一款音乐与竞技相结合的网络游戏,韩国由Neowiz运营,中国由腾讯代理。劲爆音乐节拍”+“轮滑运动”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休闲网游的定义,流行的音乐,火热的节拍融合轮滑运动的时尚。可爱的3D人物,绚丽多姿、百变造型,塑造着不同个性。激烈的竞速、策略的道具攻防,多种游戏模式满足玩家不一样的感觉。《QQ音速》获得“2007年度十大最受欢迎休闲网络游戏”称号。
六、上网对身体有哪些有害的地方?
首先不利于你的身体健康!电脑辐射电磁波对人体有八大伤害: 1、细胞癌化促进作用 2、荷尔蒙不正常 3、钙离子激烈流失 4、痴呆症的引发 5、异常妊娠异常生产 6、高血压心脏病 7、电磁波过敏症 8、自杀者的增加 长期、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和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并可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体组织与骨骼的发育,引起视力、记忆力下降和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其次不利于你的心理健康!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有了8400万网民,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占到了19%,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244万,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着了迷,上了瘾。按照国际上标准的说法,这叫“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IAD)。它的基本“症状”,就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难以自拔,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他们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仍会继续。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上网成瘾问题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创伤和困扰,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何引导人们健康上网,是我们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对法律、道德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 在互联网络中,信息空间向每一个人开放,不再存在绝对权威,人们有着求新求异、喜欢幻想、追求娱乐的强烈需求。互联网络的新奇性、虚拟性、游戏性正好满足了人们特殊的心理需求。 专家指出,互联网络如果使用得当,能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效率与快乐,如果使用不当,“虚拟世界”有时也会令人迷失,甚至把真实和虚拟的世界混乱了。 互联网络在使人们的交流和互动空前开放的同时,也隐含着某些放任对于以往的法律、道德所形成的新的挑战。在形形色色的互联网络信息中,潜伏着各种有毒文化,如具有消极意识形态作用的网络“黑色文化”,渲染色情、暴力的网络“色情文化”、“暴力文化”,都对人们带来各种消极影响。 专家指出,净化互联网络空间,在建构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法律建设与伦理建设并举的方针。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是效率和快乐,还是伤害和危险,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互联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把握和使用它。 “为了抵御互联网络上的病毒,科学家发明了防毒、杀毒的‘防火墙’。而对于‘电子海洛因’这种社会病毒,则需要全社会共同构筑一道强大的‘防火墙’。” 健康上网一是对上网内容的控制,二是对上网时间的掌控,在家庭中、同事同学间的相互提醒也是必要的,如此才会尽可能的实现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