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linux虚拟机下 add 一个虚拟硬盘 并进行了分区格式化挂载,但没有配置自动挂载,重新启动时,
这个界面应该是你配置了自动挂在,而且最后写入了1或者是2,而盘掉了,你开机的时候检测不通过就出现这个界面,可以按照这个界面进急救模式,将/etc/fstab文件里面对应挂载错误的盘的哪一行的最后是否启动时检测都改为0.就可以正常启动。
二、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年上大一)有必要买电脑吗?如果买电脑应该需要怎样的配置?台式的好还是本本好?
基本上网络工程专业不怎么用到电脑,又不是编程的更何况是大一。但是好歹也是个搞计算机的,再加上看见别人买,当然也想有买的冲动(我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过来人,呵呵)
个人觉得还是买本,电脑在学校最基本的用途就是游戏,至少用本本打游戏有点不舍得,晚上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个本去图书馆。买本的话买个配置相对好点的(中等配置),网络工程后期可以要用到虚拟机跑windows 2003 server 、redhat linux要不就是cisco虚拟,配置差点的可能会比较慢。
要买的话建议还是到大二的时候买,那个时候对计算机差不多已经很了解的,需要什么样的配置已经配置的性能如何自己都有大体的了解(已经算是内行了),不会被js忽悠。大一一般学的都是基础用电脑很少,而且电子产品容易淘汰,买的早后悔的也早
至于买什么品牌什么配置,看个人喜好,等你了解了之后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配置及品牌。
现在别人告诉你的都是自己的个人看法
三、在虚拟条件句中,怎样判断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的时间形式是哪一种呢?
虚拟语气条件句中,比较常见的几种需要改变时间形式的。
(一)从句与现在事实不相符合,主句动词would / should+动词原形,从句动词一般过去时(be可采用were形式)
eg :If I were you, I would buy that car.
(二)与过去事实不相符合,主句动词would / should have+过去分词,从句动词为过去完成时
eg: If I had had your address in New York, I would have called on you before I came.
(三)与将来事实不相符合,主句动词would / should + 动词原形,从句动词should + v,或者动词过去式,或者were to + v
eg:If it were to snow tomorrow, I would go skiing.
(四)主句与现在事实相反,从句与过去事实相反,主句谓语would / should + v, 从句谓语had + 过去
分词;主句与将来事实相反,从句与过去事实相反,主句谓语would / should / were to do, 从句谓语had + 过去分词。
eg:If you had taken the medicine last night, you would be much better now.
They would be back home tomorrow evening if they had booked the tickets in advance.
四、如何简单的掌握西班牙语的动词变位?
这个很难说如何才能记好,因为 西班牙语 的 动词变位 是公认的最大难点。如果你把动词变位全部搞得清清楚楚,几乎等于搞清楚了整本语法书。
一般规则动词变位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按ar /er/ir来分类记。正常的话 一个动词有简单式总共60种变位(陈述式现在时、陈述式过去未完成时、陈述式简单过去时、陈述式 将来时 、简单可能式、命令式、虚拟现在时、虚拟式过去时(包括ra和se两种不同变位法)、虚拟式将来时),
五、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
这首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描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摩,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章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可以说这首诗既是诗人长期孕育的情感的结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郁中依旧保持着的爱国精神的升华。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并不回避直接抒发和对事物进行直接评价的陈述方法,但思想情感的表达,主要还是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诗人在狱中,想象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又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堤上的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发出的芬芳,以及长白山的雪峰,夹着泥沙的黄河,岭南的荔枝花等。这一些细节描绘正透露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所产生的哀痛。值得注意的是,在直观式的细节描绘之中,诗人还运用“虚拟性想象”的手法:触到水的“微凉”,感受到长白山的“冷到彻骨”,黄河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都是直观式描绘中存在的想象与虚拟,是诗的开头“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一幻觉的具体化。至于写到蘸着“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以及在写到对解放区的热爱时,说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则是在想象性的虚拟中,结合着隐喻和明喻。尤其是“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一比喻的恰切,包含的感情的丰富性,一再受到人们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