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中国什么时候能在太空中建造自己的太空站?

一、中国什么时候能在太空中建造自己的太空站? 大概应该会在在2012年,根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2012年我国将会在天空建立第一个自主研发设计的太空空间站 二、神舟七号三名航

一、中国什么时候能在太空中建造自己的太空站?

大概应该会在在2012年,根据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2012年我国将会在天空建立第一个自主研发设计的太空空间站

二、神舟七号三名航天员如何分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卫宁、潘莹、冷奇丰):“基于‘神七’飞行期间我国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前所未有,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更大,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的规划,神舟飞船作为未来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应具有将多位航天员和少量货物送往空间站的功能。因此,最初神舟飞船就被设计为最多可搭载三名航天员。而这次的神舟七号飞行,是飞船首次达到满负荷。

神舟七号飞船副总设计师何宇说,神舟七号将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在此期间,三名航天员的分工是,一名航天员留守在返回舱内值班,通过设置在返回舱的仪表显示系统,监视整个飞船的状态,保证飞船的安全和地面进行通信。其他两名航天员,都身着舱外航天服。其中一名是出舱的航天员,将在轨道舱的外表面进行攀爬活动,包括取回搭载在飞船外部的试验样品等。另外一名航天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辅助出舱航天员。

据了解,执行“神七”任务的航天员,重点开展了舱外航天服与飞船气闸舱设备操作、水槽模拟失重训练、出舱程序模拟器训练等。陈善广说,“尽管航天员各自的岗位不同,但训练内容基本相同,如发生紧急状况,岗位也可互换。”

三、天宫一号与神八如何对接

在“天宫一号”之后,神舟八号飞赴太空,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因此,天宫与神八这次太空中的亲密接触,不仅奠定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可谓“一吻定江山”,也使中国未来空间站的组装和建造成为可能,使空间站物资和人的运输成为可能,而在其他潜在应用领域,如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任务等方面,其意义同样不可估量。

四、帮忙收集一些关于神州七号的资料,谢谢(*^__^*) 嘻嘻……

中国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实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阶段)应用系统的目标是大力推进和发 展我国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技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有重要价值的贡献,同时为今后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打下基础。

.

其中,“对地观测任务”是以与国际同步发展先进空间遥感器及开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为目的,确定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器、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包括微波高度计、辐射计和散射计)、地球环境监测和遥感应用研究等在轨实验和应用任务。地球环境监测包括太阳常数监测、太阳和地球紫外辐射监测以及地球辐射收支探测。遥感器应用研究为我国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开展成像光谱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在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空间科学研究”安排了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包括空间材料科学项目,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项目),还有空间天文项目、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任务,目标是全面提高我国空间科学水平。“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制了多种空间实验设备,开展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细胞电融合以及空间蛋白质和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研制多工位晶体生长炉和晶体生长观测装置,开展二元和三元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透明氧化物晶体、金属和合金等材料研究和空间生长,研究空间晶体生长动力学;“空间环境预报和监测”研究可以建立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发布长期、中期、短期空间环境预报和警报,进行效应预测,保障航天员、载人航天器和空间设备安全。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